名人论孝之孟子谈孝道(图)
发布时间:2017-09-29 来源:百度百科
名人论孝之孟子谈孝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何为“孝”?“善事父母”即为孝。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孟子对孝道的继承发展。
名人论孝之孟子谈孝道
名人论孝之孟子谈孝道(资料配图)
一般认为,孔门以曾子最能传孝道,而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又是就学于子思的门人,所以孟子对孝的重视程度也自然超过了其他儒者。他对孝道的继承发展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提出性善论,进一步完善儒家孝道的哲学基础。
孟子接受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人都能达到“仁”的主观因素,“人人皆可为尧舜”,从而提出人的本质是性善的理论。人性是天赋的,孝的善德当然也是天赋的,人人都是生而具备的。
2、亲亲原则的建立,使孝悌成为五伦的核心。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事亲、尊亲成了人最高的道德表现。正因为孝成了人生最高的道德,所以孟子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不孝有三种“。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在这五伦中,孟子认为父子、君臣两伦最重要,“仁之实,事亲是也;父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上》,孝悌成了五伦的中心,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孟子·滕文公下》,都将孝悌作为德性的最高表现。因此,孟子所最为推崇的圣人是尧舜,“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总之,孟子将孝悌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是对孔子孝悌合一的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使孝道进一步政治化。
孝治是孟子为君主设计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不厌其烦的向梁惠王反复宣扬孝治,“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使儒家孝道进一步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