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声明公告

清骨的梵相——贯休《罗汉图》赏析

原标题:清骨的梵相——贯休《罗汉图》赏析

清骨的梵相——贯休《罗汉图》赏析

  《十六罗汉图》之因揭陀尊者

  《宣和画谱》析画为十门,“道释门”居首。清代内府著录书画时,也另辟《秘殿珠琳》记载道释画。道释画作为最直接体现传统绘画艺道关系的画科,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宣和画谱》言:“画道释像,与夫儒冠之风仪,使人瞻之仰之,其有造形而悟者岂曰小补哉。”其中,佛教题材绘画随着佛教的流传迅速发展,涌现了不少名家,如张僧繇、尉迟乙僧、吴道子、卢楞伽等,但要说到绘制罗汉像,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五代时期的贯休和尚。

  贯休(832-912),五代前蜀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今浙江金华)兰溪人,亦工诗善书,有《禅月集》存世。早年出家,居杭州、苏州等地,唐亡后入川归蜀,为前蜀王建赐紫衣,号“禅月大师”。贯休以绘罗汉像享名,其罗汉像“状貌古野,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无不骇瞩”。贯休这种“梵相”罗汉成为罗汉形象的经典样式,对后世影响较大。现存世贯休名下的《罗汉图》不少,但几无可靠真迹,所传作品以日本宫内厅和高台寺所藏《十六罗汉图》最为知名。

  任继愈《佛教大辞典》载,十六罗汉为十六位罗汉的总称,据玄奘译《法住记》,释迦牟尼曾令十六个大阿罗汉常住人世,济度众生,即:宾度罗跋啰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距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睺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自《法住记》译出后,《十六罗汉图》绘制渐多,而以贯休最为知名。史料记载,贯休《十六罗汉图》用时多年精心绘制,宋时真迹供养于豫章西山云堂院,后世有很多临本传世。日本宫内厅藏《十六罗汉图》据说是日本镰仓时期(1192-1338)留华学生带回去的。此卷原迹罕现于世,据《绘画总合图录》第三卷知此套为绢本,各纵92.2厘米,横45.4厘米,其中第十四罗汉像左下有篆书贯休款。从一些影印资料来看,这套罗汉图是较为典型的“梵相”,日本学者认为可能是宋初的临本。

  高台寺藏《十六罗汉图》也是绢本,纵128.3厘米,横64.5厘米不等。据文献记载,这套作品为原泉涌寺开山祖师俊芿于建历元年(1211)带回日本,并被日本“翠岩主者”鉴定为贯休作品。全套原为十八幅,可惜传到日本后不久即遗失二幅,而现存十六幅中只有第一、十一、十三、十五尊者四幅为原件,其他十二幅从笔墨和材质来看,应为后世补绘。以四幅原件来看,画面罗汉造型夸张,表情丰富,勾线流畅,颇具立体感。作为背景的竹、石、松树以及法器、动物等描绘也较为细致、生动。从整体风格来看,这几幅罗汉图或是南宋时期临本。

  贯休《十六罗汉图》从绘制到流传和他本人的生平一样,颇具传奇色彩。虽然无可靠真迹存世,但是从这些早期临本也可以感受到他的高超画艺,其创造的“胡貌梵相”已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是全国老龄办直属单位。1996年,经中编办批准(中编发[1996]15号)成立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其工作任务是:为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老年人才信息网建设,人才招聘及信息提供,相关调研、培训与咨询业务。
    编辑部
    策划部
    宣传部
    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