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调查:身在异地孝心难尽 志愿服务能否纾解难题
发布时间:2017-09-18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社会不断变迁,外地求学、外出打工等人口自由流动现象已经很普遍,于是,许多年轻人干脆就在求学地或者工作地安家落户。据统计,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中空巢老人占90%。父母留守家乡,殷殷期盼;子女异地行孝,路在何方?
近期,中国文明网组织了“孝在异地”现象调查,通过对900余位手机用户和网络用户进行随机调查,数据显示,逾七成的受访者远离父母,遭受聚少离多、有孝心少孝行等“异地尽孝”的困境,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希望当地能有志愿者为远方父母提供关爱帮助,并有意愿参与到帮助身边“空巢父母”的行列中。
在当下社会,“异地行孝”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而“双向”关爱空巢父母则为“异地尽孝”提供了一道“温情解码”。
半数网友坦言孝心未尽、愧对父母
网上有一道流传甚广的“孝道数学题”,如果我们还能陪父母20年,每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6天,每天11小时,也不过1320个小时。简单的数学运算,却道出了众多“游子”在离别中守望亲情的“思亲苦”。奔波在外,与父母聚少离多,让许多异地打拼的儿女们唏嘘、焦虑。
在本次调查中,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远离家乡父母,在异地生活打拼,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其中20岁以下的占36.88%,21—30岁的占50.61%,30岁以上的占12.51%。如何孝敬身在远方的父母,成为众多人心中解不开的“千千结”。调查显示,仅有10.80%的网友认为自己孝心“已经很好”,39.05%的网友表示对父母尽孝“做得一般”,而坦言“做得不够”或“愧对父母”的网友占49.89%。网友“淡蓝与深白”说:“这次过节回家,看见父母的丝丝白发,真的很心疼,他们的日渐年迈和孤独,也让我远行的脚步越来越沉重……”
沟通少、回家难曝尽孝之困
来自山东潍坊的网友“メ幸福毛毛虫ヘ”远离父母生活,平时每周和父母联系一次,现在父亲病倒了,周末只要不加班就奔波回家。她说:“很想多陪陪年迈的父母,哪怕是捶捶背、做做饭、聊聊天,只是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太少。”这种思亲之苦也引来很多人的共鸣。部分受访者表示,大多数父母都报喜不报忧,不想让子女担心,即使生病了、想儿女了也不说,最常说的就是“我们都挺好的”、“不用担心”。异地守望亲情,尽孝确实诸多无奈。
4月,河北邯郸一男子背母赏花的照片网上走红,而这也从另一角度折射了行孝之困,大量人群异地打拼,很多人可能连回家“背母赏花”的机会都没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陈瑛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说,在当下社会,“异地行孝”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调查中有68%的网友每周与身在远方的父母联系一次,还有22%的网友每月或数月才和父母联系一次;而66%的网友每半年或半年以上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一次。沟通少、回家难成为异地儿女对父母尽孝的最大阻碍。子女都有报答父母的孝心,但当他们在异地工作、安家,想做到“常回家看看”并不易。
关爱父母首选“精神慰藉” “情感沟通”是尽孝最好方式
子女孝不孝,关键在感情而不是物质。当下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温饱问题已经是初级问题,精神抚慰、人格尊重、情感关爱、心灵沟通等精神慰藉才是深层次的需要。在调查中,85.07%的受访者认为关爱远方父母首选“精神慰藉”,尽孝首先要在精神和感情上关爱父母。
许多空巢父母经济上“不差钱”,差的是感情上的交流。在陈瑛看来,尽孝可分为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层次,而后者尤其重要。一些网友在参与调查时表示,“有些子女觉得自己给父母寄钱、请保姆等就是尽孝了,却忽略了对老人的精神慰藉。”陈瑛建议广大在外打拼的儿女,孝敬身在异地的父母,经常沟通是最好的方式,他说:“‘情感倾诉’会给身在远方的父母极大的心理安慰。常给家里打电话最简单易行,年轻人多谈一些工作和学习情况,远到理想抱负近到饮食健康,具体描述日常生活,为远方父母描绘一个生动具体的儿女形象,这样的‘感情沟通’效果最好。”
“您最想为身在异地的父母做件什么事?”在调查中,有67.69%的人希望能为父母安排一次旅游,66.26%的人希望能回家为父母过个生日,25.11%的人想为父母制作一部影集,16.15%的人希望能买一部智能手机,教会父母用微信,便于随时随地沟通。一些网友直言这个问题“戳中泪点”,部分网友更是“惭愧歉疚”,因为这几个选项一件都没为父母做过。石家庄读者付新义特意致电本网,希望发起一次“陪爸妈去春游”的孝心倡议,他在倡议书中深情写到:“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陪父母出门看山,看水,看外面的世界,岂不是春天最美丽的风景。时间如此残酷,一转眼,爸妈已是高龄。趁爸妈不是很老,陪他们去旅行。就像小时候,爸妈陪我们看星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更多网友则呼吁,“趁爸妈还不是很老,带他们多多享受生活”。
九成网友愿帮身边空巢父母 志愿服务应覆盖更多基层村镇、小区
调查显示,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有意愿参与到关爱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其中,97.66%的人希望当身在异地的父母有紧急需要时,能有当地志愿者或乡邻提供及时的帮助,95.79%的人有意愿帮助身边的“空巢父母”。一些受访者表示,一旦远在家乡的父母有紧急需要,而子女又不能及时赶回家中,能有乡邻、志愿者快速上门提供帮助,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将心比心,受访者也很愿意参与到当地的志愿者队伍中。
在调查中,有96.02%的人认为应当在村、小区等生活服务圈设立专门的“尊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政策、团队及制度保障,希望可以就近参与帮扶。一些网友在自己的周边小区没能找到参与志愿者队伍的途径,而太远对于上班族也不现实,他们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覆盖到更多基层小区。
那么,哪些帮扶措施希望能由志愿者提供呢?调查显示,生活贴心小服务排名第一,其次是建立健康档案、生病时上门照顾、定期看望等等。对于获得帮扶的方式,更多受访者希望能设立“爱心呼叫手机”,能到就近的志愿服务点定制或能有上门服务。但要实现这些,不仅需要大批专业的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多完善的服务,也需要更多拥有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的志愿者参与。
陈瑛认为,以关爱“空巢”父母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应在各地广泛开展,尤其应该利用好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等一些基层组织,对志愿者骨干成员进行引导,统计当地需要帮扶的“空巢”父母及能够提供相应服务的志愿者人员,进行一对一、系统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奖励支持。各个小区、村子还可以在一定生活圈范围内相互“通气”,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互相鼓励、借力,彼此借鉴,做到“双向多向互动”,关爱“空巢”父母才能落到实处,这也是解决“异地尽孝”问题的一个办法。
河南省文明办副主任赵云龙表示,在不能经常回家看望远方父母的情况下,“孝在异地”可以是双向甚至多向的,代他人照顾、探望一下老人,是件有意义的事。关爱空巢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其实更是一种孝心,一种大孝。
陪身边孤独的空巢父母聊聊天,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小礼物,都能给他们送去莫大的安慰和欢乐。网友建议,不妨就从友善对待生活在身边的老人做起。在本网开设“孝在异地”网络调查的过程中,“80后”知名博主、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主“@若即若离_豫”在微博上发起了“孝心总动员”,希望天涯海角的儿女们一起来参与调查,短短几天话题被浏览关注逾22万人次。在他看来,“完成这次‘孝在异地’现象调查,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孝心查漏补缺,这本就是一次思考孝心传承、审视自我的孝心之旅。”子女在长大,父母却在慢慢变老,变成了“老小孩”,需要耐心呵护,需要孝心反哺。在此,本网也呼吁天下所有的子女们,“您最想为父母做件什么事?”如果想到了,不论是否在异地,请马上行动!(卢阳 张青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