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声明公告

相濡以沫共度寿宴:70余年前他写下最美战地情书

1.jpg1.jpg

  那封战地情书

  “德懿,部队又要开拔了,在缅甸热带的丛林里、在异国雨季的行军中……似乎天天我都会梦见您的倩影。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您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你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

  70余年前,“复旦才子”曹越华在战壕里,向“交大佳人”王德懿写下最美的战地情书。抗战胜利时,两人共结连理。今年7月9日,重庆解放碑,来自川东的曹越华和妻子王德懿携手共庆百岁,两人在寿宴上,接受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及社会各界的祝福。

  “老都老了,但是越老越恩爱。”百岁老人曹越华将脸轻轻贴在百岁妻子王德懿的脸上,大声说道,王德懿老人微微点了点头。儿子曹庞沛告诉记者:“父亲耳背,他以为还在跟母亲说悄悄话。”

  百岁

  诸多名校向“复旦才子”与“交大佳人”发来贺信

2.jpg

  “祝福我校1941届校友王德懿百岁幸福!”“……遥想您的青葱岁月,路途的漫漫千里未能阻止您自四川来交通大学求学的脚步。1936年,您作为交通大学第一位来自西部的女学生,考取了母校管理学院……您对生活、对学习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交大人学习。”“春秋迭易丙申至,岁月轮回近百年,全体复旦人迎来了享有‘复旦才子’与‘交大佳人’之美誉的您和夫人王德懿先生同庆百岁盛宴……”

  7月9日,在百岁的寿宴上,一封封来自老人曾就读的名校的贺信和祝福,串联起两位世纪老人百载“战争与和平”岁月中经历过的“枪炮”和“玫瑰”。

  巴渝盐商望族的大小姐王德懿与川东书香门第的公子曹越华在同一年出生。王德懿于1936年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当时唯一来自西部地区的女生。“8·13”事变后,她先后与东三省的流亡学生就读于重庆大学,后又在唐山交通大学(西南交大前身)完成了最后的学业。

  1943年初,曹越华从复旦大学外文系应届毕业后,经校长举荐,到昆明任美国盟军翻译。同年,王德懿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也来到了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大与妹妹团聚。

  在一次西南联大的学生聚会上王德懿与曹越华相识,二人一见钟情。

  如同今天恋爱中的青年一样,两人一起逛街登山遍寻小吃,“小胖子烧鸭”“仁和园破酥包子”,家乡人开办的”蜀香川菜馆“,昆明的“过桥米线”“烧饵块”点缀在记忆中成为美好回忆。

  1944年7月28日,曹越华突然接到炮校上级命令,由于任务紧急,他来不及告诉王德懿,就被军车直送西站外的巫家坝飞机场,途中巧遇朋友,才在车上向朋友大喊了一声“我先飞到印度去了,请转告德懿”。

  爱情

  战壕中 写下最美战地情书

  1944年9月29日,在前线的战壕中,曹越华写下那封战地情书(节选):

  亲爱的德懿: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匍匐在战壕里了。这是我青春时代第一次以最庄严的生命名义,用“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出征。……短短几小时内,我经历了温、寒、热三带,领教了似乎是预兆战争诡谲多变的“气候”。两天后,我们直飞缅北重镇密支那。

  如果说生命的本体还有意识,那就是一种强烈的“三感”:一是对您——远方恋人的思恋感,二是对父母养育的谢恩感,三是对生命死亡的恐惧感。它们强撑起我的精神,盼望着早来胜利的黎明。

  德懿:部队又要开拔了,在缅甸热带的丛林里、在异国雨季的行军中、在伤员浸血的绷带间、在尸首遍陈的战场内,似乎天天我都会梦见您的倩影。

  生活

  经历几十载岁月 仍会每晚为她唱情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王德懿接到这封信时,她的眼泪不停地滴落在信纸上。

  1945年8月末昆明火车站,王德懿身着旗袍、头盘蝶髻、手捧一束鲜花等待着爱人归来。一列满载着中印缅战场英雄归来的火车缓缓驶入站台。身穿军服的曹越华从车上跳下来。他从怀里拿出一枚红宝石戒指,套在了女子的手指上。两人喜结连理。几十载岁月,二人经历无数人生起伏,始终相濡以沫。

  27日,成都商报记者在重庆璧山的一家疗养院中见到两位世纪老人时,希望为伉俪再拍摄一张合影。曹越华老人小心地搂着自己爱人,指着相机的镜头对妻子嘱托“看这里”。曹越华老人在妻子耳边念叨着:“我们就是越老越恩爱。”负责照顾老人的工作人员说,每晚曹越华老人都会给王德懿老人唱那些过去大上海的歌,有些是中文有些是英文,而王德懿老人则会默默地微笑。


责任编辑: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是全国老龄办直属单位。1996年,经中编办批准(中编发[1996]15号)成立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其工作任务是:为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老年人才信息网建设,人才招聘及信息提供,相关调研、培训与咨询业务。
    编辑部
    策划部
    宣传部
    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