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声明公告

有人向往有人心存顾虑 "抱团养老"有哪些风险点

  图为在养老院,老人们与幼儿园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中新社记者 杜燕 摄

  “抱团养老”成新养老模式有人向往有人心存顾虑

  看上去很美的“抱团养老”有哪些风险点

  调查动机

  近年来,随着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一方面是家庭子女忙于工作顾不过来;另一方面,一些养老机构虽然专业性强但缺乏家庭式的情感关怀。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互为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或同住一个村庄、社区,或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自发“抱团”生活,他们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这种被称为“抱团养老”的新养老模式让不少老人产生了期待。

  □ 本报记者   杜  晓

  □ 本报实习生 丁靓琦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我国首个“抱团养老”案例:浙江省杭州市13位老人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近半年。

  “抱团养老”作为民间自发的一种养老方式,凸显了老年人对集体互助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老人对“抱团养老”怀有怎样的期待,又存在哪些顾虑?《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有老人愿意尝试新模式

  今年67岁的张作营(化名)是北京市一家国企的退休职工,目前和老伴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镇。

  “子女顾不上老人,老人自己在家孤单,‘抱团养老’是挺好的选择。”张作营告诉记者,他支持也希望自己可以尝试“抱团养老”的养老方式。

  张作营认为,“抱团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老年人退休生活普遍比较枯燥,老两口单独住也会觉得孤单寂寞。‘抱团养老’,往往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居住在一起,大家没事儿可以聊聊天,下下象棋,生活乐趣会增多不少。”张作营说,“老年人也需要社交,也需要有一些谈心的人。”

  “另外,‘抱团养老’也可以分担生活费用,降低人均生活成本。”张作营补充说,“老年人单独生活,一日三餐既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往往会有剩菜剩饭,浪费了不少粮食。多人一起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除了张作营,其他老人也向记者表达了愿意尝试“抱团养老”这种新兴养老方式。

  “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抱团养老真的很好,跟孩子住在一起很多时候都不方便。”今年61岁的张香岚(化名)告诉记者,她也有参加“抱团养老”的想法,并且一直在找机会实现。

  张香岚家住北京市朝阳区,老伴在多年前去世,她现在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

  “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他们都有工作,又要带孩子。”张香岚说,“德国老年人一直有这种同居互助的模式,大家相互照顾养老。我国现在也已经有了‘抱团养老’的案例。‘抱团养老’是我理想中的晚年生活。”

  担心突发疾病无人照顾

  有的老人对“抱团养老”很有期待,但也有人对“抱团养老”的一些后续问题有些担忧。

  李建斌(化名)今年55岁,在一家金融类外企工作,家住北京市海淀区黄庄,现在和老伴两人居住。

  李建斌认为,“抱团养老”对老人的经济基础也有一定要求,这也是这种养老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

  “需要保险和退休工资相当有保障,不然没那么容易,从场地、设施配套来看,条件也不能差。”李建斌说,“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还是喜欢挨着自己的孩子住,隔辈儿亲,喜欢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长大。”

  老人的身体状况也是“抱团养老”这种养老模式需要考虑的。

  “我个人认为,‘抱团养老’更适合年龄不太大的老人。能下床走动,去哪里都可以;如果只能躺在床上,那就麻烦了。如果岁数大了,都走不动了,还是需要子女照顾或者去养老院。”李建斌说。

  关于“抱团养老”的适用性,家在北京市延庆区的陈家祥(化名)也持相同的看法。

  陈家祥今年57岁,和女儿女婿一起居住。

  “健康的老人参加‘抱团养老’没太大问题,其实最难的是那些患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陈家祥认为。

  “‘抱团养老’像是一个私人的老年公寓,这也是一个办法,条件是有房、有钱、能活动。”陈家祥说,“在一个地方有套房,找几个能谈得来的老人聚在一起,今天吃你家、明天吃我家,平时休闲娱乐,有事相互帮助,这就是老年乐。不过,实现起来确实有难度,因为大家都上了岁数,身体难免会出些问题,还是需要有个人照顾。”

  对此,陈家祥提出了一个自己的想法,“其实大家一起商量去养老院也是不错的,场地大,健身娱乐设施相对齐全,还有专业人员照顾,身体出现突发状况也好解决”。

  有人建议签合同明确责任

  李建斌告诉记者,“抱团养老”的初衷非常好,但在实际集体生活中需要不断磨合,尤其是对于居住在一起的人来说,他们的素质、生活习惯需要很相近。

  “养老院里的人彼此之间没有经济关系,又都与养老院有经济关系,看似自愿的组合其实有强制的意味,关系疏远,矛盾也就少了;而‘抱团养老’的形式看似彼此关系紧密,实际维持起来是有难度的,老人之间有时候也有些小肚鸡肠。”李健斌说。

  在首个“抱团养老”成功案例中,一条被认为比较成功的经验是老人签订了《结伴养老协议书》。

  据媒体报道,“协议书对卫生绿化、不打听个人隐私、房屋租金、伙食费、值日等方面做了规定,一共11条,所有参与‘抱团养老’的人都有签字”。

  对于“抱团养老”协议书,刚刚从北京市一家国企退休的李志华(化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感觉问题慢慢就会出现,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最后有可能不欢而散,‘抱团养老’协议书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相见好,同住难。”李志华认为,最好还是找相关律师咨询一下,签个合同靠谱。

  “都是老人,万一出事了,风险太大。比如,万一闹矛盾吵架,有老人心脏病发作造成不良后果,这事儿怎么办?”李志华说,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抱团养老”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制图/李晓军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是全国老龄办直属单位。1996年,经中编办批准(中编发[1996]15号)成立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其工作任务是:为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老年人才信息网建设,人才招聘及信息提供,相关调研、培训与咨询业务。
    编辑部
    策划部
    宣传部
    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