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老年人视力杀手
发布时间:2017-11-23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视光部、中大视光眼健康管理部主任于水明
眼睛发蒙、看自家窗户会变弯、路上红绿灯也模糊看不清楚……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仅仅是因为年纪大带来的老花眼吗?
答案当然是NO!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了解到,视力模糊不止老花眼那么简单,很可能是隐藏在信号背后的老年眼病或全身疾病在作祟。
眼科专家指出,老人要警惕六种常见的老年眼病。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如果延误治疗,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失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滴眼药并不能包治百病,万一买了含有激素的眼药水,长期使用也可能对眼睛造成损伤。
白内障
滴眼药水治不好白内障
光线进入人眼,需要经过晶状体。随着晶状体受损、变得污浊,光线受阻从而导致无法看清物体,形成白内障。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白内障是致盲率排在第一位的眼部疾病。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视光部、中大视光眼健康管理部主任于水明指出,白内障分很多种,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占到一半以上。老年性白内障多发于50岁左右,到80岁左右,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得。
该怎么判断老人得了白内障呢?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当心了。
首先是视力下降,这是老年性白内障最典型的症状。有些老人以前不近视开始出现近视或者视力改变,有些老人则发现红绿灯颜色对比不像以前那么明显,甚至有些出现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
很多老人以为,上面这些情况是“近视加深”,或者“人到老年逃不掉的眼花”,认为“不治也行”。
“这是错误的。白内障可以治愈!”于水明提醒,如果对这些症状弃之不理,晶状体浑浊程度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失明。
除了年龄增大因素外,临床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暴晒、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眼部曾有外伤或手术史、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人群更容易得白内障。
于水明提醒,有以上危险因素者最好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日常生活中则要注意饮食均衡补充维生素、戒烟戒酒,还可佩戴防护眼镜避免眼睛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专家提醒:
于水明表示,如果不幸得了白内障,可以借助一些药物延缓晶状体的浑浊进程,但是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让浑浊的晶体变透明。
“做手术换人工晶体,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于水明指出,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可以帮助白内障病人恢复视力。
还有一些老人觉得“要等白内障长‘熟’再换人工晶体”。过去人们说的白内障“熟了”,就是整个瞳孔区变白。其实,这种做法早已被摒弃。部分“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会引起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医生主张,在白内障成熟前做手术,难度小,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视力快。因此,只要白内障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选择经验丰富的专科进行手术治疗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友患病超15年要每年查眼
“我明明是眼睛不舒服,医生为什么让我控制血糖?”很多老年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于水明表示,糖尿病的血管病变会遍及全身,影响到眼部就会发生糖尿病眼病,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由于血糖增高对血管造成影响,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渗出等现象,造成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有出血时会表现为眼前黑影浮动,出血量大时可伴有红光闪烁,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严重下降。如果眼底黄斑受到影响,还会出现看东西扭曲变形等症状。
专家提醒:
于水明指出,如果糖尿病病史超过1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就会超过50%;超过10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有30%~40%。她建议,如果得了糖尿病,就要警惕视网膜病变,每年进行眼部体检。医生会根据检查情况给出治疗建议,如果发现有新生小血管,可以打激光或者药物治疗。
“控制好血糖是最根本的。”于水明解释说,因为根本问题在于血糖。否则,即便通过药物或者打了激光一时控制住了眼病,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眼中风
眼前突然发黑一定要看急诊
眼睛也会中风?很多老年患者听到“眼中风”这个名词觉得新奇。“眼中风”的医学名称叫做“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机制与脑中风如出一辙,一般与动脉硬化、高血压、手术后高眼压、眶内高压等因素有关。
专家提醒:
“眼中风”急性发作,一般单眼发生视力突然下降,有些患者眼前一黑就看不见了。“有些患者误以为是年老所致,不当回事儿,想着‘休息一天应该就会好’。”于水明透露,这样做的后果,往往错过眼部溶栓的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她提醒,一般视网膜缺血缺氧超过90分钟后,感光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死亡。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青光眼
六类人更易被青光眼“盯上”
很多人容易把青光眼误当作白内障,甚至当成普通眼疲劳,觉得“眨眨眼就能好”。于水明表示,可以在症状上加以区分。青光眼前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后期会出现视野狭窄,严重时伴有头痛、眼痛、呕吐等症状。而白内障相对症状较轻,而且一般不会有疼痛现象。
作为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青光眼是指由于眼内压间断或持续上升导致视神经萎缩的一种眼病,它对视功能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专家提醒:
于水明指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两种青光眼疾病。糖尿病患者、家族有青光眼史、常规体检发现眼压高、高度近视、眼部有外伤、长期使用相关药物等人群更易得开角型青光眼。而闭角型青光眼更易“盯上”家族有青光眼史、40岁以上的女性、远视眼、眼轴距离比较短、睫状体靠前等人群。
于水明建议,如果存在以上因素,就要定期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正常用眼。一旦发生相应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排查。
青光眼对视神经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出现视线狭窄症状时,其实病变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及时治疗,视野可能全部消失而导致失明。因此,一定要早期发现,把后果控制在最轻的范围内。
黄斑变性
劣质防护镜会加重眼底损伤
看东西眼睛发蒙?家里窗户竟然变形?这很可能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出的信号。
黄斑位于眼底中央,是视网膜中最薄的部位,但却决定着人类能否看到东西。随着年岁渐长,黄斑的抗氧化能力和修复能力也逐渐退化。
“以往人到六七十岁,才开始出现黄斑病变,但是现在却有年轻化趋势,有些人四五十岁就可能出现。”于水明说。
一旦黄斑出现问题,视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看东西会出现中心视野缺损、扭曲变形,甚至导致失明。
专家提醒:
于水明指出,年龄、遗传因素、环境过暗、视网膜慢性光损伤、营养失调、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可能诱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如何预防黄斑变性?
于水明建议,要做好日常防护,平时注意正确用眼。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没事做,整日玩手机、看iPad,甚至晚上关灯后,在黑暗中长时间玩手机……这些都是很损伤视功能的行为。
日常戴太阳镜、墨镜等防护眼镜是最常见、最基础的护眼方式。但是,劣质的防护眼镜不如不戴。
这是因为,瞳孔本身对眼睛有防护作用,遇到强光时,瞳孔会缩小使得进入眼睛的光线变少,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如果购买了质量不好的防护眼镜,不防紫外线,瞳孔处于较暗的光线环境,本身不会缩小,进入眼睛里的光线反而更多了。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近视眼,可以到专业眼科中心量身定制防护眼镜。
视网膜静脉阻塞
不能只治眼病,也要治全身病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与“眼中风”极为相似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病。于水明介绍,该病与年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有些伴有眼前黑影。
对于“眼中风”和视网膜静脉阻塞,于水明表示,在养成好的日常用眼习惯之外,找出病因,解决好全身性的基础问题是关键。如果只治疗眼部病变,而不管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那么情况还会恶化。
专家提醒:
老年眼病防治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至少每年做一次眼部检查。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尽早去眼科医院做排除检查。
第一次就诊,不要直奔着专家去,建议先挂“综合门诊科”,一般查视力、测眼压,用裂隙灯初步判断哪里出了问题,部分情况在综合门诊就能得到解决,若病情需要再转到相应专科诊治。
如果已经确诊,则白内障患者挂白内障科,青光眼患者挂青光眼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挂眼底病内科或外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