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加强医疗卫生体系:把三甲医院搬进社区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健康时报 作者:
名词解释:医联体
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
看病难,曾经一直是国人热议的话题。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医院、诊所门可罗雀。
现在这种场景正在悄然发生改变。2017年,“医联体”再次成为医改热词。国务院办公厅为医联体建设甚至定下了时间表:今年10月底前,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主政医改的国家卫计委和国务院医改办,几乎在每一个公开场合都会强调医联体,地位举足轻重,可见一斑。
医联体究竟是什么?它能给百姓带来啥?
健康时报记者采访调查了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地医联体形式发现,这项政策正成为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百姓福利。
统一:多数医生来自三甲医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而组建医联体,被认为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已经有1764家三级医院牵头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占全国三级医院的80%;全国共有321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试点。
从全国范围来看,将三甲医院的资源真正搬进社区的,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能是少数之一。
10月19日下午,健康时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调查。与想象中社区医院门前冷落的情景截然相反,这家医院来看病的患者排起了长队。
位于朝阳区北部的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周边14个街乡,服务人口17.4万。这家社区医院还挂着另一个牌子——北京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周边居民常说,这是真正开在社区的“三甲医院”。
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王以新介绍,目前国内的医联体有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安贞—大屯模式属于紧密型。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同时也是这家社区医院的法人。这种“院办院”的模式最终受益的是患者。
小社区瞧病看到大专家,这在过去很难想象。
贺建华、马立萍、冯立群、邓腾兰这些北京安贞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们,定期都会到大屯社区医院来坐诊。居民们跑去安贞都挂不到号的大专家,现在在社区就能看上。王以新介绍,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成的医生都来自北京安贞医院。
与安贞医院医联体类似,深圳罗湖也组建了唯一法人的医疗集团,成为国务院医改办“点赞”的样本。
2015年,深圳罗湖区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同年8月20日,罗湖将区属5家公立医院和35家社区中心整合成一个法人单位,成立罗湖医院集团。
改革后,全面整合优化辖区医疗卫生资源,按照人员编制、运行管理、医疗服务一体化原则,成立6个资源共享中心、6个行政管理中心,降低运营成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将有社区工作经历作为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条件,并强化财政政策引导,对下社区讲座、义诊、非社区专家坐诊、社区专家休息日坐诊进行补助,使专家下社区成为“分内事”。
“医生是医联体的最关键因素,医生不真心实意下基层,医联体就没办法落地。”国内知名医疗管理专家、原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一针见血指出症结所在。
改革一年多后,罗湖医院集团向社区下沉的医务人员增加35%,集团35家社区中心诊疗量同比增长94.6%,达到155万;集团社区中心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提高了30%。
2017年9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在深圳召开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国医改的目光聚焦深圳罗湖的“医联体建设”。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总结为:一是形成“服务共同体”,完善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二是形成“责任共同体”,完善权责一致的引导机制。三是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建立“管理共同体”,完善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通畅:绿色通道转诊只需2小时
2017年4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说,“医联体是一项重大民生改革举措,中医讲‘通则不痛’,我们就是要通过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在医联体建设的实践中,一个医联体往往由一家或者数家三级医院作为龙头,带动一批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是分级诊疗最理想的模式。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也让患者真正享受方便。
该中心医疗组长何善娴介绍,上半年有位患者胃不舒服,来社区检查才知道,不是胃的问题而是突发心梗。社区医院马上联系北京安贞医院,通过绿色通道进行转诊。在患者被送去北京安贞医院的途中,急诊室和导管室已经做好了手术准备,救护车一送达即可开始心脏支架手术,整个转诊时间仅用了2小时。
不仅如此,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患者,之后又回到社区进行心脏康复治疗。三级医院的医生定期过来随访,并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这样真正让患者既能转上去,还能转下来。
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组长柳瑞说,三级医院医生工作量大,主要是在看“病”,社区医院医生是看病人,重要的是更加细致的沟通和开导。很多时候,社区医生是和患者聊天。这样的人文关怀三甲医院可能没时间做,但社区医院能做得更好。
这样的双向转诊在河北邯郸也得到实现。2014年,在十九大代表、邯郸市第一医院院长刘吉祥的主导推动下,成立了邯郸第一个医疗集团,覆盖全市20个县区,51家二级医疗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互认、专家互派,把疑难危重患者在邯郸医疗集团内统一解决。
在绿色转诊方面,另外一个颇有成效的是广州中山模式。越秀区是广州优质医疗资源最为聚集的地区,2017年5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等8家基层医疗单位成立医疗联合体,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能享受到中山一院名专家会诊、优先转诊住院等便利。
越秀区一家二甲医院副院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下级医院而言,以往由于大医院资源紧张,加上缺乏行政协调,要“上转”患者基本只能通过与相熟的专家联系,把病人送到其他医院就诊。建立医联体以后,这样的转诊将会流程化、规范化,更加顺畅。病情稳定后,中山一院将病人转送下级医院,“下转”患者也将优先安排住院床位。
齐全:药品目录与三甲医院共享
在医联体建设中,除了医疗资源的满足,社区药品的供给更是一切的基础。几年以前,社区患者买药成了老大难问题。
原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刘建曾一针见血指出弊端,“有些药在社区医院根本买不到!”刘建说,大医院看病人满为患,除了一部分确实是疑难病就诊以外,还有很多患者挤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只为买药。比如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格华止(外资),在大医院能买到,但在社区医院只有国产的二甲双胍。
与北京安贞医院药品目录共享,是大屯模式的又一大特色。“如果社区医院药品不足,再好的医生下来也没用。”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药师孙乃诏坦言,从前社区的药品很少,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好多患者开药还得去大医院,但现在情况早已不一样。
今年4月北京医改新政公布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得到扩充,由原来的380多种提高到800多种。而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两套药房系统,一个按照朝阳区社区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采购药品,一个按北京安贞医院三甲医院的药品目录采购。这样一来,常见病多发病用药基本都有,患者不用再跑到安贞医院开药。
此外,孙乃诏介绍,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患者药品需求登记制度。患者把最需要的药品都填在表格上,社区医生会根据需求一对一调配,只要北京安贞医院有的药,社区居民就可以用上,90%的病人可以在3~7天内满足需求。药到社区后,药剂科药师会打电话让居民取药,不再让患者四处奔波买药。
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会根据居民取药比例进行数据分析,把需求量最大的一部分药品进行适当调度,目前北京安贞医院里80%以上品类的药品可以在大屯社区买到,报销比例与医院相同,是北京社区医院中药品种类最全的机构之一。
为保证处方安全,国家要求社区医院抽查千分之二的处方,但是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师坚持对患者处方进行100%审核。当患者拿着处方来社区医院开药时,药师把关,把重复的药减掉,相互作用的药进行调整,患者对社区医生开药更放心。
根本:医联体最终要提升基层能力
“医联体的核心目的是病人不动医生动,把患者真正留在基层。”除了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外,王以新还有另一重身份——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她介绍,全科医学科目前有12位医生,平均每人每周有2~3天下到社区。
有了北京安贞医院专家手把手教,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水平提升了不少。该中心副主任护师贺孟萍介绍,现在每周都会有专家来社区讲座,交流最新医学知识,也鼓励医生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会议。
同时,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北京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必须下到社区进行6周时间学习,由社区医生亲自带教。王以新说,这里已不单只是一家能看病的社区医院,而是一家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综合医疗机构。
“小病看得好、大病检得准、康复接得住”,这是刘吉祥院长对邯郸基层医生能力提出的要求,为实现这一愿景,他煞费苦心用尽心思,在他看来,中国医改是否成功,医联体建设至关重要。
2014年以来,通过全市开展城乡“一帮一”跟师带教规范化培训行动,利用三年时间,邯郸已培训10000多名基层医生。培训采用导师制,一名基层医生可在三甲医院选择一名或多名带教老师,三甲医院对带教老师采取严格的“三个一”考核制度,即请学生每月到医院来一次,带教老师每月去基层一次,带教老师每月下转一个病人。
不止于此,为提升地方基层和三级医院医生服务能力,刘吉祥牵头推动实施“千百人才工程”,即要求“每名医生要对接一名国家级教授,每名管理人员对接一名国家级管理专家”,开展国家级名医带徒活动和“院士工作站”,聘请国家级知名院士入站,为医院专科、学科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此外,互联网在助推医联体升级方面也有新尝试,让三甲医院资源更好地进入社区。杭州凯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李超介绍,浙江省社区医院大多与当地三甲医院联网,凯旋社区直接对接医院是邵逸夫医院,病患检查结果在医疗系统里完全公开透明,随时查询病理发展和检查结果。
凯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姜永乐表示,2016年凯里社区医院共接诊患者32万,其中13%左右被社区医生推荐到三级医院进行云平台诊疗。
云平台就诊,其中一部分就是社区医生把需专家会诊的患者在社区拍的X光信息,通过平台传送到三甲医院影像中心,二三十分钟甚至更短时间,由医联体上级医院放射科医师阅片诊断并审核发布报告,之后报告便传回社区医院。这样一来,患者可免去跑大医院的路途奔波及排队烦恼,上级医院可以控制影像设备耗费,更多为下级社区服务中心病人提供影像诊断服务。
“传统转诊流程,由下级医院医生发起,上级医院医务科审核并协调相关科室接收,往往需数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转诊过程中上下级医院医生缺乏对患者病情交流,容易延误病情。”李超说。
浙江杭州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互联对接,区别于很多互联网医疗平台转诊仅实现预约功能,双向转诊减少因基层医生对病情误判引起的不当处理,提高转诊精准性和危急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真正帮助了基层、惠及患者。
相关阅读:医联体的四种模式
(一)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二)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
(三)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根据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
——2017.4.2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责任编辑:admin